《弟子规》开篇有云:“首孝弟,次谨信。泛爱众,而亲仁。有余力,则学文。”意思便是一个人应该先做一个有品德的人,有余力再去做学问。因此,我要说:求德应先于学问。
天地苍茫,有一只沙鸥遗世独立,它的眼睛饱含泪水,因为它对这土地爱的深沉。杜甫用他残缺冰冷的怀抱去拥抱苍生,用他千疮百孔的心去爱怜世人,他宁愿舍己而为人。“安得广厦千万间,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,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!”高尚的情操濡养了他的诗。虽然,他没有李白的飘逸洒脱,他没有王维的诗情画意,他没有孟浩然的风流不羁,但他淳厚朴实,心念天下苍生疾苦的伟大胸襟,却重重的颤动了每一个人的心魂!是他的道德超越了他的学问,引领他站在人类美好精神的至高点。
求德应先于学问。因戎马关山北而凭轩涕泗流的杜甫,永远比才华横溢的李白更加受人尊重。他甘为人民做牛做马,人民也记住了他——这便是道德暖人的温度。
如果一个人只求学问而将道德抛至九霄云外,又将若何?
《梦溪笔谈》,这部百科小全书的作者沈括,算的上博学了吧?但他道德的缺陷,却令人发指。苏轼与沈括曾为好友,然而沈括在那迫害了苏轼一生的乌台诗案中大大添了一笔。他污蔑苏轼毁谤新政,而证据竟然是两人临别时苏轼的充满了深情的赠诗!一个博学的人,竟然做出如此令人厌恶、令人大失所望、令人侧目而视的事!一个污点就这样粘在沈括的背上,人们厌弃他,千夫所指。沈括,他如何能得到真正的尊敬?
求德应先于学问。品德高尚的人是济世良药,净化人们的心灵,而品德低劣的人,却如同人们敬而远之的公共厕所。孔子曾说,一个人在家乡收得一致好评,就算这个人没有学习过知识,他也认为这个人学习过了。而这,不就清晰的反映了道德与学问的关系吗?
求德应先于学问,这是做人的根本,是构建和谐社会不落的风帆,是使民风淳厚,百姓安康的镇世之策。所以《弟子规》承载了中华文明五千年的基奠,又将驶向未来,将求德先于学问播撒在明天。
本文地址:求德应先于学问http://yiduifu.com//gaozhongzuowen/gaokao/1475.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!